中共广东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中共广东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化 > 规划产业
加强教育技术产业融合 探索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新机制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 2022-11-23 15:37
字号减小 字号增大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泛在互联等技术的快速演进,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权空间。网络空间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培养优秀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是保证国家在未来网络空间竞争中获得优势的重要保障。

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内涵和学科知识体系

当今时代背景下,网络空间安全的内涵日渐丰富,不仅涉及传统的物理域安全和信息域安全,并且延伸到认知域安全和社会域安全。其中,认知域安全主要是关于网络空间传播的信息内容对国家政治以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影响;社会域安全要求确保不因线上信息传播,导致线下现实社会出现经济安全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暴力恐怖事件以及群体性聚集事件等。同时,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体系涵盖密码学及其应用、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等。从交叉学科的角度来看,网络空间安全是一个以密码学等基础理论为核心,以信息通信、计算机科学、系统控制和认知科学等技术体系为支撑,以服务国家安全需求、保障社会各领域安全防护为应用的交叉性学科体系。

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取得较快发展,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稳步推进,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初具规模,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强。2015年6月,为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2016年6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指出“支持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探索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9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布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7所高校入围,2019年9月公布了第二批4所入围高校。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整体建设规模和水平仍不能满足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据有关部门统计和预测,2020年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需求量为155万人,到2027年,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需求量将达到327万人,而目前我国每年高校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规模与国家对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需求量还有较大差距。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发展战略,针对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短缺等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面参与了安徽省合肥市关于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试点改革工作,其中包括将建立具有创新性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新机制,重点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优质师资队伍短缺、产学研融合不足等问题。

构建教育技术产业融合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新机制

面向未来,应当努力实现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三位一体”,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是教育技术产业融合的三大核心主体,应围绕核心主体来构建教育技术产业融合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新机制,形成网络空间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政策体系。

——探索基础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打造网络空间安全教学教研平台

当前,在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基础人才教育领域,仍存在教学与实践脱节、高校与企业产学研融合不够、高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能力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直接导致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缺口较大,不能有效支撑国家需求。

在有关部门的统筹指导和规划下,近年来,我国开展了慕课平台和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工作,而如何让慕课平台和虚拟教研室协同工作,建立符合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特点的校企联合教学教研平台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慕课平台侧重新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新型教育方式作为载体,探索以高水平、多层次、全覆盖的慕课平台为基础的网络安全教育实践新思路。虚拟教研室侧重教师间的教研活动,以提高国内网络空间安全整体教师水平为目标,着眼于解决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教学资源不均衡、师资队伍短缺等问题。慕课平台和虚拟教研室协同工作,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应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具有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特色的培养体系。具体而言,建设目标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聚合优势,重构教学实践设计。整合国内高水平高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建设经验和国内网络安全一线企业的网络空间安全实践人才培训资源,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课程基础,探索新形态教学研究共同体的建立,形成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教研模式,提供网络空间安全创新实践教学建设的新范式。

第二,汇集资源,建设创新教学平台。整合校企资源,利用在线课程形式,梳理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构建核心知识图谱和符合高校网络安全相关专业教学需求的大规模慕课平台,同时建立模块化、开放性、创新性网络空间安全创新实践平台,提升教学研究的意识,凝练和推广教学成果。

第三,优化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平台建设,加强对网络空间安全创新实践方面的体系构建、课程实施、内容梳理,推动教学方法、手段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建立和推广“做中学”“联网训”“众筹机制”等创新性教学模式。

第四,强化辐射,扩大教学实践效益。充分发挥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国家级教学团队、企业一线技术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探索和推广网络空间安全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试点高校一线教师教学发展,实现对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高校的辐射效应,提高全国不同层次学校的网络空间安全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水平。

——探索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新型产学研体系,组建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

在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技术领域,技术创新与国家战略需求、战略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一定脱节现象,包括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数据安全与信息内容安全等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重点工作方向缺少交叉融合研究实践。

高校在基础知识研究和创新方面具备优势,但是在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方面却存在不足。此时,建立综合性研究院,联合优势科研资源,由企业高校共同参与项目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势在必行。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应探索以网络空间安全协同创新为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引领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创新的关键性和前瞻性发展。

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的主要任务为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企业孵化等工作,其建设思路可以采用“一中心两平台”模式,即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中心和网络空间安全应用技术研发平台、网络空间安全前瞻技术研发平台。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中心针对网络空间安全知识体系存在的“碎片化”、人才评价指标不合理、人才就业方向单一等问题,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网络空间安全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和网络空间安全前瞻技术研发平台推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应用技术研发和前瞻技术布局,平台可由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和合作企业共建,按照开放、共享、共赢理念开展协同创新攻关。

——探索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落地新机制,建立网络空间安全产业生态圈

当前,我国企业对网络空间安全的投入比例仍普遍低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从而使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产业整体规模偏小。这一方面会导致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数量不足,另一方面,网络安全专业的毕业生可能难以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联合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以网络空间安全为主题的产业生态圈,同时,以人才引进为主线,打造网络空间安全产业链“双需”对接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各领域企业和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对接活动,重点鼓励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网络空间安全企业开展深度对接,发掘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在各领域的需求,确保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人才能够与相关产业对接落地。

作为国家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目前与合肥市正展开深度合作,依托该校在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经验,结合国内产业发展多方面资源,面向国际国内网络空间安全新形势、新需求、新挑战,力图通过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探索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俞能海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吴文涛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专项工作助理、工程师;张卫明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教授。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入手机版